对短跑训练若干问题的思考—基于运动医学视角

来源:威量体育 作者:威量体育 2023-08-31 15:46:46

123.png

作者:Manfred Steinbach教授,医学博士;

选自:Lehre der Leichtathletik 5/68,

published: European Sports Sciences Review, Volume 1:1

黄佳敏<译>

作者简介:

Manfred Steinbach,1933年生,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中拿到跳远项目的第四名。前西德知名神经学家。


       短跑训练有时候可以是非常令人沮丧的,如果无论运动员多么努力地训练也无法看到成绩提高的话。短跑运动员常常会碰到瓶颈,此时无论他们再怎么努力训练,都无法逾越。

       当前,关于能量代谢及循环系统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但在神经系统方面则相对较少。在100米冲刺跑这类躯体运动时中枢神经系统(CNS),尤其是小脑运行的复杂性仍未被充分掌握。本文旨在探讨速度训练方面的相关问题。

       短跑成绩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大部分教练对这些内容都较为熟悉且希望应用这些知识:

1. 速度耐力是指维持最高速度跑尽可能长的距离的能力。目前的研究认为,其主要与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有关。

2. 起跑技术是指运动员以最佳的起跑姿势,在最短的时间内加速至最大速度的能力。在这方面同样有大量的研究。

3. 然而速度训练则可能是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其与神经肌肉系统有关。本文将聚焦这一话题。

在这方面,教练员往往有3点实践经验体会:

1. “优秀短跑运动员往往是天生的。”

2. “速度只能通过速度训练得以提高”。

3. “然而过多的速度训练,则可能会导致速度障碍。”


协调性

       影响速度发展的大部分原因最后都会归咎于神经肌肉协调性。在全力冲刺跑时,运动员应追求力量输出和动作速度的最优化,而非最大化。理想状态下,运动员最好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动员所有的肌纤维,以获得短跑所需要的爆发力输出。

       主动肌和拮抗肌不应在运动时相互制约。随着动作速度的提高,用于肌肉收缩的时间则会减少,因此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而言,区分不同的神经冲动则会更加困难(即:屈伸肌群之间的协调)。

       要想协调地完成如此高度复杂的动作,神经肌肉系统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以促进或抑制肌肉收缩。


“敏感性”

       要想完成那些高度协调的运动,如短跑,中枢神经系统需要处理无数的感觉冲动。这些冲动在小脑处进行快速处理。大部分来自视觉、听觉或本体感受刺激的感觉输入均在无意识层面发生,之后快速与运动通路系统结合。运动开始阶段,中枢神经系统内充斥着各类感官信息,尤其是对于如短跑这类快速周期性运动。运动表现的成功主要取决于神经冲动的强度以及促进和抑制、收缩和放松包括关节屈伸之间的交替能力。

       那些天生具备短跑天赋的运动员,他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往往能够承受高速周期性动作。如果能够进一步与身体素质训练相结合,那么优异成绩的获得即可水到渠成。优秀短跑运动员应具有出色的爆发力、动作技术流畅、用力经济合理。

       重复跑需要运动员反复保持同等的神经肌肉模式。经过教练员持续性的指导与训练,能够提高动作效率和经济性以及神经肌肉易化能力。然而,如果仅将短跑成绩理解为是由训练所引发的一系列反应的结果则可能过于简单。短跑、跳跃及投掷这类项目的成功非常有赖于专注力、大脑皮层神经支配以及强度承受能力。运动员的专注力只要出现一瞬间的松懈,则很有可能因此输掉整场比赛。

       某种程度上短跑运动员能够产生神经肌肉自动化。通过训练,能够建立相应的神经通路,提高神经传导效率。


“速度障碍”

       过多的短跑训练会导致速度障碍的产生。反复重复进行同一个训练必然会建立动力定型,也即动作的各个环节变得“程序化”,但这也意味着此时动作已相对固定,难以改变。步长、步频以及力量大小都可以通过训练实现自动化,如中长跑运动员通过大量的节奏跑可使自己的配速趋于稳定。因此,要想避免出现速度障碍,应慎重安排大量的全速冲刺跑。


速度训练应先于速度耐力训练

       提高速度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仅只是在赛期或重大比赛前简单练几次课,而应该从秋冬季就开始。一旦达到了更高的速度平台,就应尽可能保持直至重大比赛。要想巩固当前的速度,就应该反复进行最大速度跑,这是第一步。

       在速度能力提高的基础之上,第二步是通过各类次最大速度跑以发展速度耐力。这类训练主要发展无氧供能系统。速度耐力训练可在比赛期进行。


训练实践

       速度训练的方法手段包括起跑训练、20-40米的短距离冲刺跑、60米跑等。由于距离较短,这类训练相对不容易引发神经肌肉系统的疲劳。应避免进行过多速度耐力训练,它们会导致速度障碍的产生。

       相较于全速冲刺跑,反复地加速-减速跑或许能更好地刺激速度的提高。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次最大强度下(如90%最大速度)的行进间跑或放松快跑,由于在训练中没有速度和强度的变化,因此不能被认为是速度训练,而只是速度耐力训练。

       提高速度,可以从提高步幅、步频两方面着手。无论是最大步幅还是最大步频的训练,都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除非中枢神经系统自身的功能得到提高(即神经肌肉易化提高)。考虑到中枢疲劳的问题,通过力量训练提高步长可能效果更好。

       如果运动员的训练缺乏合理性,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并最终导致成绩的下降。神经肌肉协调性可被理解为是对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快速协调支配能力。如果拮抗肌正在收缩,此时主动肌便难以同时有效收缩。这会导致单个肌肉的张力增加,并且不同肌肉间的摩擦力也会增加;并进而引起步长和向前驱动力减小以及跑速的下降

公众号.jpg

(扫码关注威量体育公众号)

点击查看更多资讯→短跑训练计划

以上资讯由威量体育整理发布!

威量体育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