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入手了威量的“超樱速”跑步背心,晨跑时肩头落满樱花那刻,我忽然意识到自己还穿着这件背心——它轻到让我忘了布料的存在,像是第二层皮肤般无感。
清晨在奥森北园刚系紧鞋带,五点四分的配速刚起来,右肩突然触到一丝凉意。抬手去摸才发现是晨露凝在衣服上,水珠在百叶窗纤维表面滚成细碎的银河。我边跑边数,前襟的布料刚吃掉七颗露珠后,后背依然干爽得像被早春的风直接吹着脊梁骨。那些号称速干的衣服,汗渍总会画地图般趴在背上,这件倒好,汗水刚渗出就被吸进纤维,再快速蒸发成蒸汽散掉。
上周三间歇跑时,我才读懂剪裁里藏的密码。往常穿竞速背心摆臂到第三组,腋下总会磨出火辣辣的警戒线。这次袖笼像为我的动作提前预留了空间,7组400米冲下来,抬手擦汗时才惊觉:原来背心侧摆的开叉,早在我第5次变速时就悄悄吃进了腰侧摆动的弧度,每次送髋时都像有双手顺着脊柱把衣服往后轻轻拎起,少了布料回弹的拖拽感。
雨天在体育场刷半马那次,它给了我双重惊喜。20公里处暴雨突袭,雨水顺着透气栅格织成的隐形沟壑集体出逃,更意外的是淋透后居然没变成透明
现在它成了我长距离的暗器。上次全马训练穿到35公里,习惯性去扯卡脖子的领口,手指却摸到空荡荡的锁骨—加深的领口早避开了最容易被磨红的区域。
晾衣架上它总显得平平无奇,但每次套上身的瞬间,脊椎会先于大脑记起那种悬浮感。上周跑完LSD,第一次明白什么叫“第二层皮肤”,大概就是身体与衣裳在春风里达成了某种共生协议。
#跑步背心#
#马拉松背心#
#运动背心#